吉林森工集團三岔子林業局創立于1946年,是我黨最早建立的國有森工企業。經營區總面積22.3萬公頃,現有在冊職工3584人,離退休職工7102人,林區總人口4萬余人。自成立員工訴求中心以來,我局在省市總工會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職工訴求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搭建好職工訴求中心這一平臺,堅持職工利益高于一切,讓職工隊伍穩定。
一、在探索中建立員工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傾聽員工呼聲
隨著二期天保工程的實施,我局木材產量減至9.16萬立方米,造成人員過剩,職工收入受影響。為排解員工壓力、掌握員工思想趨勢、保持員工向上合力,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員工提出的問題,涉及到個人切身利益的事,往往不是一件“大事”,原本只是一件“小事”,正是由于這件“小事”在一段時間或一段時期內沒有得到有效的訴說,未能通過有效途徑得到關注以及解決,就會導致“小事”轉變為“大事”。成立員工訴求中心,就是讓員工有一個表達呼聲、有一個“說心里話”的地方,有一個傾訴情感的平臺。
二、在實踐中規范利益訴求表達機制,提升員工滿意度
2012年,三岔子林業局員工訴求中心正式掛牌成立。主任由局工會主席兼任,副主任由工會副主席兼任,成員由各基層單位工會、局各職能部門組成。訴求辦公室設在工會,由工會民主管理員負責日常訴求受理和辦理工作。
1、創新思路,建立訴求制度,引導員工合理表達利益訴求。為積極引導員工善于表達、合理表達利益訴求,局黨委林業局創新思路,制定了《員工訴求中心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訴求的受理、確認、轉辦、跟蹤、督辦、反饋、滿意度調查、定期匯報8項辦理環節,理順了員工訴求中心工作流程,明確規定了訴求事項、受理范圍、不受理范圍、接待訴求工作人員行為規定以及辦理和反饋的具體時間,為訴求中心的健康、有序、規范運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2、積極探索,規范訴求事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為做好員工訴求辦理工作,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確保訴求中心高效運轉。完善了訴求受理機制,進一步明確了訴求規范。明晰了涉及企業發展、員工福利在內的十項受理事項,以及涉及“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惡意攻擊他人”在內的八項不予以受理事項。訴求事項的規范運作,增強了管理的嚴肅性、提升了員工的信任度,提升了員工訴求中心的健康運轉指數,同時也為林業局黨政領導班子及時提供了清晰的員工思想動態,為領導把脈員工心理趨勢、參考員工建議價值提供了一個良性空間。
3、務求實效,強化受理過程,確保合理訴求得到有效解決。 員工訴求采用面對面談話、電話訴求、轉達訴求三種方式進行。在3個工作日內,訴求中心核查確認其合理性、合法性,并告知訴求人。按照“統一受理、集中議事、責任歸口、跟蹤督辦、受理反饋、定期匯報”的辦理原則,需在2個工作日內,將訴求事項按照“人資、生產、生活”進行分類,上報中心工作委員會,組織召開職能部門專題會議,落實辦理部門和責任。在5個工作日內,辦理責任部門需提交處理意見或解決的具體措施,對于無法達成處理意見的訴求事項,上報局長辦公會議審定。
一般訴求事項自受理之日起兩周內辦結,并以面談或電話方式告知訴求人辦理結果。對于無法按時辦結的事項,訴求中心負責定期跟蹤督辦,及時告知訴求人辦理進展。單一訴求事項辦結原則不超過30天,重大及特殊訴求事項辦理期限為自受理之日起3個月內辦結。情況復雜無法按時辦結的事項,承辦責任單位可申請延期,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天。
4、強化責任,切實加強領導,確保訴求解答讓員工滿意。為確保每一件訴求事件有目標、有過程、有結果、有反饋,我們實行訴求辦理全過程跟蹤督辦、滿意度調查和定期匯報制度。訴求中心帶領1-2名員工代表不定期抽查和檢查責任部門辦理訴求事項的情況,定期向員工代表組長聯席會通報。采取電話回訪、問卷調查、現場答復三種方式,定期對訴求辦理情況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結果按照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四個等級如實記錄到《員工訴求中心電子檔案》內。林業局高度重視訴求中心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的提高,每季度,工會主席要聽取訴求受理內容、辦理意見、解決措施、跟蹤反饋及滿意度調查等情況匯報,同時提出指導意見。
5、完善構架,健全訴求網絡,實現訴求管理全覆蓋。為進一步加強訴求中心的基層組織管理,方便基層員工就近就地提出訴求申請,確保訴求受理范圍覆蓋到全局的各個角落,使員工訴求中心成為傾聽員工心聲、排解員工苦悶、梳理員工情緒、釋放員工壓力、了解員工困難的服務咨詢、解決困難的辦事機構,我們成立了各基層單位的員工訴求中心,形成了以局為中心的員工訴求網絡,讓職工群眾能就近訴求,盡量把困難化解在基層,矛盾化解在基層,切實為職工群眾服務。
6、拓寬渠道,搭建溝通平臺,合理維權效果顯著。員工訴求中心的成立,進一步暢通了黨群、干群溝通交流的渠道,讓員工真正擁有一個穩定的卸包袱、發牢騷、出怨氣、倒委屈、講實話的心靈驛站。結合“雙亮”,我們對訴求職工發放訴求卡,效果明顯,成立至今,累計受理、辦結員工群眾訴求100多項,訴求辦結率達到100%。切實解決了員工密切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
三、在發展中完善利益訴求表達機制,強化以人為本
一是成立員工訴求中心,是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員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的催化劑。員工訴求中心在辦理員工訴求、溝通思想、化解矛盾、解決困難的同時,給員工搭建一個提建議、說想法、獻良策的平臺,我局景山林場職工歷承剛,自2011年5月份患全血細胞減少癥以來,林場工會積極訴求,經過這兩年的協調,三林大病救助給予他7700元,并與他續簽訂了11年的紅松果林合同,從根本上解決他的困難,并引導員工從企業發展的角度獻計獻策,極大地鼓舞了廣大員工做好本職工作、關心企業發展的熱情,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成立員工訴求中心,是疏通和擴展員工利益表達渠道,反映員工真情和要求,緩解員工職業壓力的調節劑。訴求中心不斷提升調節能力和水平,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切實維護職工的利益。讓帶著怨氣、怒氣而來的員工暢所欲言、盡情發泄,直到情緒穩定。讓員工感覺“事事有人問、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辦”,及時把“火”降下來。真正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出氣、消氣、順氣的地方,真正起到穩定情緒“緩沖器”、減緩壓力“減壓閥”的作用。通過訴求,掌握了員工思想動態和生活困難情況,實施送溫暖工程,每年都投入近80萬元困難補助款,林業局成立了慈善基金會,對重特大疾病員工適時進行救助,我局職工王麗萍的兒子患白血病,局機關第一時間捐款4萬余元,慈善基金會拿出5萬余元,共計10萬元送到王麗萍手中,切實幫助困難職工解決實際困難,使員工真正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和溫暖,自覺把精力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三是成立員工訴求中心,是注重員工心理疏導,暢通情緒渲泄渠道,實施企業人文關懷的重大舉措。員工訴求中心始終堅持“三個一”工作標準,即:一杯水、一把椅子、一句貼心話。工作人員通過解釋、說明、同情、支持和相互之間的理解,來改善或改變訴求人員的認知、信念、情感、態度和行為,達到降低、解除不良心理狀態和清除思想障礙的目的。這本身就是人性化的一種具體表現,是滿足人心理需求與精神需求的一種科學做法,是新時期企業給員工的一種無形的福利待遇。員工通過面對面直接交流和溝通,減少猜疑,消除隔閡,增強相互之間的了解和團結。同時,員工的不良情緒在表達和交流中得以舒緩、轉化、理順。特別是今年的工亡遺屬開資問題,因白山市一直未能統一發放標準,工亡遺屬的工資未能及時發放,而且這個群體都是年紀大,患病多,雖然錢不多,但對于他們來說確很重要,基本每天都會有打電話詢問,有的還親自來問的,工會的每個人都對他們面對面解釋,排解他們的疑惑,讓他們能放心的回家。
經過一年來企業員工訴求中心的運作,我們認為,員工正確的核心價值觀是利益訴求的源頭,處于不同利益區間、層次的員工會表現出不同的價值訴求和價值選擇,只要我們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疏之以導、持之以恒,用企業的真情凝聚人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疏導員工群眾利益訴求相結合,最終把員工群眾的利益訴求,轉化為與企業發展目標一致利益的追求,從而培養出一支同心跨越的員工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