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 | [注冊] |
來源:5 | 日期:2018-3-19 | 錄入專員:admin | 點擊率:3007 |
愛在林區 立在當下
劉艷芳/三道湖林場
我出生在長白山腳下的一個小鎮上,工作在吉林森工集團附屬的三岔子林業局的三道湖林場,我的父親是林業工人,當時我們是七口之家,父親每月工資是36.81元,由于工資收入少,母親就在家屬大隊干點零活補貼家用,當時我們一家七口住在一間半的青瓦紅墻的小平房立里,我們姊妹五人就讀在三岔子林業局三道湖林場子弟學校,每年每人2.5元的學雜費,生活過的儉樸而快樂。
父親于1986年退休,當時大姐已經出嫁,哥哥中專還未畢業,二姐就讀在三岔子林業局林技校,三姐就讀渾江電大,我義不容辭地接了父親的班,投入了林業建設當中,當時我剛剛年滿18周歲,由于年齡小被分配到林場的一個附屬的木材加工廠,每天早7點上班,中午11點下班,下午12.30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加工廠加工的鐵鍬把、拖布把、鐮刀把等非常緊俏,時不時的加班趕貨,沒有什么休息時間,加工廠院內木材小料堆積如山,機械轟鳴,開的是計件工資,過了一年時間,隨著來購貨貨主的減少,加工廠慢慢退出了林場的“舞臺”,從此我被分配到林場的集資參地,參地是分活干,開計時工資,每月47元錢,除了雨休,沒什么有休息時間,到了夏天每天在冉冉的烈日下松土薅草施肥,冬天參地沒有活干,就分配到道班去刨冰壺,冰壺離林場35公里,我們當時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輛大板車,中間一根鐵鏈相連,穿的是黑色大棉襖,腳穿黑色棉鞋,沒什么遮風擋雨的措施,從林場出發到目的地得坐40多分鐘的路程,到目的地的時候手和腳被凜冽寒風吹的幾乎是麻木的沒有知覺,就這樣年付一年,日復一日的過著,參地是一個周期性的工作,到了收貨的季節,當時的人參價格非常低,幾乎成本價都沒收獲到,從此,林場的參地也就不復存在,參地的職工被分配到道班,道班成了我的容身之處,我們修得是沙土地,當時林場沒有翻斗車,靠林場的兩臺大板車拉沙子墊道,熱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當時作為我們20多歲的女孩來說誰沒有過青春的夢想,誰不想穿上華麗的衣服,可由于林區的工作性子使得我們的夢想化為泡影。
我與我愛人于1988年相識,于1990年步入了婚姻殿堂,我們開始了共同建設美好林區愿景,我們每天早出晚歸,當時林場木材產量大,他在生產開車,我在林場檢驗組檢尺,每天早出晚歸,我們當時是靠小火車運材,每個檢尺員都的管理上千米的大楞,早上4.30分上山發車,晚間回家7、8點鐘都是正,F象,有時都到晚上11點鐘,我們靠的是相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企業未來會更好,我們努力地工作著、拼搏著,為我們的企業奉獻著我們的青春。
在我的努力下,我于1997年步入了林場的管理工作崗位,于2000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由于我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廣大職工家屬的信任,同時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認可和好評,并兼任了社區主任的職位,多次被林業局評為先進個人和優秀女工干部。女兒也考入了國家重點大學,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隨著社會的發展,吉林省出臺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富民工程若干意見》為母親當初支持林業建設的家屬辦理了“五七”家屬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母親光榮地領取了退休金,老有所養在林業企業得到了落實。為切實改善我省城市弱勢群體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加快城市建設步伐省委、省政府決定集中力量進行城市棚戶區改造工程,林場職工從青瓦紅墻的小平房也都搬進的大樓房,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企業職工的工資由原來的幾百元到今天2000元,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勤車由大板車變成了大客車,女職工再也不用從事一線勞動,《勞動法》保護著每一名職工的合法權益,職工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天然林保護的實施,企業停采,保護森林資源在悄然聲息地進行,企業轉型是這個時代的永恒話題,我們作為企業職正在為實現我們祖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著!為我是森工集團的職工而感到自豪!
|
|